重庆:探索将艺术类学科纳入中考改革试点

来源:上游新闻 [ 2021年09月21日 ]

(原标题:重庆探索将艺术类学科纳入中考改革试点

近日,重庆市委、市政府印发《重庆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举措》(下称《体育举措》)和《重庆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若干举措》(下称《美育举措》),将通过完善课程和教材体系、改善办学条件、推进评价改革等,全面提升我市学校体育美育教育教学质量。

到2035年,重庆市将基本形成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以及基本形成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

体育:中小学校每天大课间体育活动不少于30分钟

《体育举措》提出,要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每周不少于4课时,高中教育阶段体育课每周不少于3课时,中小学校每天安排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

一二年级本科学生体育必修课不少于144个学时,专科生体育必修课不少于108个学时,每节体育课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30人,鼓励研究生教育阶段开设体育课。加强课程管理,严禁挤占体育课。

教学内容上,大力推进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进课程,因地制宜开展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活动。挖掘整理重庆传统特色体育项目资源,有机融入学校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在大中小学校开展传统体育项目建设试点。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师资方面,制定重庆市学校体育教师配备三年行动计划,健全学校体育教师动态调整配备机制,到2022年,全面解决学校体育专职教师师资不足等问题。健全体育教师培训机制,对全市体育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每位教师每5年培训时间达到360学时。

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公共体育场馆向学生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综合利用公共体育设施,把开展体育活动作为解决中小学课后“三点半”问题的有效途径和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重要载体。

此外,将深化高中招生体育考试改革,完善重庆市初中学业水平和高中招生体育考试工作方案,稳步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实施高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与质量监测,探索推进学分认定与走班选项教学。积极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的使用,根据需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美育:探索将艺术类学科纳入中考改革试点

《美育举措》提出,构建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段各有侧重,大中小幼相互衔接的课程设置体系。

学前教育阶段主要开设适合幼儿身心特点发展的艺术游戏活动。义务教育阶段主要开设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在此基础上逐步拓展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高中阶段主要开设多样化、可选择的艺术技能训练课程等。

小学以音乐、美术为主体的美育课每周不少于4课时,初中以音乐、美术为主体的美育课每周不少于2课时,普通高中以音乐、美术为主体的美育必修课要分别达到3学分。中职学校美育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不少于72学时。

将推进美育评价改革。中小学生学习艺术类课程和参加艺术实践活动情况,逐步纳入学业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探索将测评结果纳入初中、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将艺术类学科纳入中考改革试点,适时作为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记分科目,依据课程标准科学确定考试内容。

师资方面,制定重庆市学校美育教师配备三年行动计划,加大美育教师动态补充力度,力争到2022年,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配备要求。鼓励其他学科教师通过专业培训后担任美育学科教学,实施艺术教育专业大学生支教计划、艺术师范学生顶岗实习计划,缓解美育师资不足问题。

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将剧院、音乐厅、美术馆、书法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场所免费或优惠向学校开放。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和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美育研学旅行、现场观摩、社会实践等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和学校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开展美育课后服务活动,解决中小学课后“三点半”问题。

(上游新闻记者 秦健)

培训预约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