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冷”和“国考热”

来源:银川新闻网 [ 2023年11月29日 ]

(原标题:“考研冷”和“国考热”

2023年国考资格过审人数超250万人,同比增加了50万人,增幅达近十年之最;2024年国考也已有303.3万人顺利通过用人单位资格审查,竞争之激烈已进入白热化。数据显示,平均每个公务员职位有77人竞争,有的岗位甚至达到了1比3572,这足以反映出追求一份稳定的工作,成为了当下打工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人生,也印证了网上的那句调侃“宇宙的尽头是编制”。

与此同时,另外一则新闻同样也获得了大家的关注,今年报考研究生人数在连续增长8年之后,首次出现了下降,相比去年减少了36万人。这一热一冷,自然也引发了大家的热议,纷纷调侃“往年考研的人现在都去考公了”。

虽然只是调侃,但细想两者之间也有一定的关联。从本质上说,很多人考研就是为了提升就业时的竞争力。近年来研究生的不断扩招,让学历贬值成了一种趋势,硕士研究生的学历不再是就业时的“金名片”,甚至成为了“硬条件”,再加上近年来考研难度不断增加,很多学生在大一时就已经开始准备考研,还有很多落榜学生不停地在二战三战,甚至四战五战,就为取得研究生学历。但最后发现考研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业时并没有获得理想的工作,自然会有心理落差。

既然卷学历依然卷不到心仪的工作,那么不如直接考公务员,同样是付出时间和精力备考,考上公务员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还省去了读研究生花费的时间和金钱。而无论是考研遇冷,还是考公火爆,对于学生来说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就业上。

其实除了考研和考公,还有第三条路可走,那就是“入市”。目前全国非公制经济企业总人数已经达到1.2亿人,约占全国就业人口的80%。相信未来给国考“退热”的最有效手段,就是鼓励非公经济发展,从而创造更多优质的就业岗位。其实如今市面上也有不少工作岗位,但相比于公务员来说还是缺少一些吸引力,如何通过增加非公岗位的稳定性,从业者的实质性待遇和未来保障,增加非公岗位的吸引力,则是需要社会各界协力解决的难题。

培训预约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