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普通话的必备技能——发声与正声训练

来源:贵州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研究会 [ 2020年11月10日 ]

 

发声训练就是说话训练,说话与唱歌相似,都是以气托声的,要有气力支持,所以练气的过程就需要分解吸气、呼气、补气三个内容。 

1.吸气 

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播音系里,凡是训练声音的人,都有很严格的系统,本科四年中有好多训练的内容,例如吸气要气沉丹田,就是要吸到好像裤子要掉似的,让肚子瘪下去,胸腹涨起来小腹收缩,然后胸张开,尽可能地张开。这里有一个注意事项,就是吸气的时候,不要耸肩,不要提肩,吸气的时候可以想像闻花香,想像3米之外,有一处玫瑰花含香带露,芬芳四溢而自己则要把这些香味全部吸入腹部。

2. 呼气  

呼气的时候,要尽可能从底下控制,不要一下吹完,可以想像呼气的时候是在吹蜡烛,想像3米之外有一只蜡烛在燃烧,需要呼很长时间的气才能将其吹灭。通过吸气和呼气的练习,可以在播音过程中,或在讲话过程中,或做报告的时候,如果需要讲很长的句子,就可以通过吸气呼气来控制,以便能将其一口气表达完。

3.补气

在表达更长的句子时,如果一次吸气或呼气不能将其说完,就需要用补气的方法。补气一般是让气流冲击声带使其振动,专业的名词是“发气泡音按摩声带”,练到一定程度,气流冲击声带,就是类似打呼噜的效果

练声训练就是留声带、练嚼肌、挺软腭的过程。在正式讲话之前,一定要先进行预热,要让声带进入状态,例如,可以找一本书,字正腔圆地去念,调整心态到位,把微笑表情也调整到最自然。可以想像面前有一朵美丽的花,要使用语言来赞美它,在这样的心境中调整表情,使自己进入最佳状态,才会有最好的成绩,时刻保持心理是灿烂的舒展的,人生才能舒展灿烂。  

在日常生活的空余时间,也要经常练一练,喊一喊,对声带进行预热,练嚼肌,张开口嚼,再闭口嚼,然后活动活动腮帮子,让它自如一些,为了让嘴部的肌肉得到充分的运动锻炼,可以学鸭子“嘎、嘎”地叫,只有长期锻炼,声音才会产生共鸣。

在曲艺界,学生要从小拜师学习相声,那些传统段子要倒背如流,发声的时候要在短短的一个字或一个字节里,分为字头、字腹、字尾,要求要咬紧字头,带响字腹与字尾,“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要用心用生命讲话,只有这样才能特别带动人。  

不管是专业的演说人员,还是非专业的演说人员,很可能在多次长时间的演说之后嗓子变哑,这时就会缺乏气力支持,没有气力支持,表达出来的有声语言就像水上的浮物,让别人觉得空乏无力。因此要经常练呼吸,先不要管现在的声音好听与否,把这些好的方法像吸气、憋气,憋住它,憋到不能再憋的时候,缓缓地呼出,想像在吹灭一支蜡烛,通过这样长期的训练,才能克服缺乏气力的问题。  

日常生活中有两条肺活量训练的办法: 

1.深呼吸、憋气、坚持、慢呼。

先深呼一口气,然后憋一会儿气,接着坚持一段时间,最后慢慢呼出来。

2.吹蜡烛

要想使声音很清亮,能够“打”出去,就需要进行声音响度的训练,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在清晨或者是爬山的时候,在气喘吁吁中大声讲话。这种训练犹如田径运动员为了跑得更快,腿上绑沙袋一样,超负荷地去运作,长期负重训练以后,当沙袋解开的时候,就能跑得更快。在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的时候去大声说话,提高自己的声音响度,在恢复到自然状态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使声音响度得到提高。所以说,声音响度训练最好是在清晨跑步或爬山时,在气喘吁吁中高声说话或背诵文章。

方音辨正、绕口令、活舌操

正音有以下两方面含义:  

1.学会用普通话演说,最佳办法就是找出自己的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声母、韵母、声调方面的对应差异,改善之。  

2.针对吐字含混不清、不能归静的情况提出训练要求:由慢到快绕口令,坚持做活舌操,进行方音辨正。

方音辨正是指由方言变为普通话的过程。普通话演说训练要求找准自己的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声母、韵母、声调方面的对应差异,然后针对问题进行改善。普通话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长期不懈坚持使用,才能使发音得到纠正和提高。

方音辨正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辨正:

声母辨正:

z c s zh  ch sh n l 等,例如通过对单词“支持与字词、实说与思索、哪里与拉犁”等容易混淆声母的发音练习,由慢而快地练习准确发音。

韵母辨正:

en eng an ang un ong 等,例如单词“认真与认证、安全与昂扬、温暖与隆冬”等就是韵母辨别中容易出错的发音。

调值辨正:

阴、阳、上、去、上声

例:“妈、麻、马、骂、吗”这几个词,发音都是ma,但调值不同,所代表的字也就大不相同,需要通过多次反复地练习发声来进行区别。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类似“妈妈骑马,马慢妈妈骂马,妞妞骑牛,牛扭、妞妞拧牛”这样的绕口令来练习。

培训预约
取消